商品名稱:
曼巴
曼巴
詳細介紹:
產區:印尼、巴西
品種:阿拉比卡種
曼特寧咖啡
印尼「蘇門達臘」所生產的「曼特寧」咖啡也十分受到消費者喜愛,「曼特寧」實際上是蘇門達臘島當地一個種族的名字。
曼特寧屬於深度烘焙咖啡豆,味道濃郁,厚實香醇,適宜的甘苦味,幾乎不帶酸味,是品嚐重口味咖啡的最佳選擇
--------------------------
巴西咖啡
從盛產咖啡豆出口大國巴西所生產的咖啡豆所精選的極品稱為「巴西咖啡」,「巴西咖啡」口感中帶有較濃的酸味,配合咖啡原有的甘苦味,入口極為滑順,且帶有淡淡的青草芳香,在清香為中略帶苦味,甘滑順口,是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咖啡。
--------------------------
曼巴咖啡
曼巴咖啡即是曼特寧咖啡和巴西咖啡的混合。「曼特寧」是深度烘焙咖啡豆,味道濃厚,「巴西咖啡」是淺烘焙,味道中性略帶酸味,因此將「曼特寧」與「巴西咖啡」兩種豆混合有互補之作用。
既有「曼特寧」強烈口感,也有「巴西咖啡」的甘純風味。
風味:油脂香、甜香料、甘草、焦糖、整體乾淨濃郁。
更多商品
安提瓜山谷 美蒂娜莊園
Farm農莊名稱: Finca Medina 美蒂娜莊園 Region產區: Antigua 安提瓜 Country國家: 瓜地馬拉 Grade等級: S.H.B Altitude海拔高度: 1,450~1,600 公尺 Soil土質: Red Volcanic Loam soils火山黏土 Harvesting Method:Hand picked 以手工採收 Certification認證: Rainforest-Alliance 雨林聯盟 Variety品種: 波旁、Caturra、Pacas, Processing System處理法: Fully Washed 水洗法 Appearance外觀: .17-18目 風味敘述: 香草植物、焦糖巧克力、烤堅果與菸草、奶油可可般滑順口感 瓜地馬拉安堤瓜Medina (美蒂娜)莊園豆,是雨林保護認證的咖啡農作物,主要具有保護生態環境與減緩雨林破壞的目的,栽種過程中以不危害環境的方式進行,注重人類與生態平衡概念,讓產區居民與地球環境都能永續發展,同時該產區出產的咖啡豆袋上皆印有雨林保護聯盟的圖案,以確保消費者購買的認證。同時,該區長期受到國際知名連鎖咖啡店採用,品質上皆獲國際品質認證。 過去一百年咖啡挽救了瓜地馬拉的經濟,據估計目前當地約有12萬5千位生產者,主要的出口品項,占出口農產品的40%,22個省份中就有多達20個省份從事咖啡種植,幾乎所有的區域都有咖啡豆,98%有樹遮蔭,幾乎由阿拉比卡豆獨佔,主要次品種有波旁(Bourbon)、鐵皮卡(Tipica) 、卡度拉(Caturra)、卡杜艾(Catuaí)、帕奇(Pache)以及帕卡馬拉(Pacamara)。 瓜地馬拉有高海拔和300種不同的微型氣候,再加上有穩定的降雨量和富含礦物質的肥沃土壤皆有助於咖啡種植,是中美洲各國中最理想的。自1990年代初期開始, Anacafé 率先依咖啡的特色、生長氣候、土質、海拔高度,劃分出生產高山堅硬豆(SHB)的8個不同產區,分別為:艾卡特南果山谷(the Acatenango valley) 、安提瓜(Antigua)、阿提蘭(Atitlán)、可班雨林(Cobán)、法拉漢尼斯平原(the Fraijanes plateau)、薇微特南果(Huehuetenango)、新東方(Nuevo Oriente)、聖馬柯斯火山區(San Marcos),每年12月開始至次年的3月是主要採收季節,比較高海拔的產區像薇薇特南果可以到4月份,只要採收完成,處理好就會出貨,通常會在4月~7月這段期間。 安提瓜(Antigua)是瓜地馬拉的首都也是咖啡生產的重要城市,以細緻的煙燻馀韻聞名,Finca Medina 美蒂娜莊園是直達咖啡早期非常喜愛的安提瓜咖啡,農場1999年開始建立耕種,是百年來一直生產好咖啡的農場,平均年產量1000袋,海拔1,450~ 1,600公尺平均氣溫約21度,主要品種為波旁、Caturra、Pacas,都是在森林巨木遮蔭下生長的,美蒂娜莊園是通過雨林聯盟認證的莊園,10%的區域面積為森林复育及再生用,並且須對所位處的社區回饋。塔拉珠-鑽石山
國家: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 產區: 塔拉珠(Tarrazu),多塔(Dota Valley) 莊園: 鑽石山莊園(Finca Montanas del Diamante) 品種: 紅卡杜艾(Red Catuai) 海拔: 1750~1850公尺等級:高山極硬豆SHB 處理法:傳統水洗處理採收期:11月~3月 風味特色:輕柔橙橘調、吐司、甘蔗甜、口感乾淨明亮、杏核、可可 介紹: 哥斯大黎加咖啡種植是在1779年由古巴引進,1820年才首度出口外銷咖啡,現有咖啡農民約32,000位,平均每位農民種植面積小於一公頃。哥斯大黎加人口4,100,000萬(2006年),咖啡種植面積為82,500公頃,年生產量170萬袋(每袋60kgs),國內年消費量為38萬袋,平均每一國民年消費量5.5kgs,比日本(消費量4kgs)還高,台灣國人目前平均只有比1kg高出一點點而已。哥斯大黎加是咖啡最早傳入中美洲種植的國家,歷史悠久,咖啡組織自生產到銷售系統完備。由於位於中美峽地,境內火山林立,擁有陽光、土地的自然優勢,氣候上同時受到太平洋與大西洋洋流與海風的調和,產出的咖啡具有當地微型氣候與土地條件的特色,在質與量上,哥國的咖啡一直都受到世界的肯定,而被評比為世界級的高品質咖啡之一。 哥斯大黎加咖啡種植已經有兩百年歷史,最早是栽種在Poas與Barva火山山坡,今日被稱為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的地區,主要的七個咖啡產區是自西北向東南,隨著內陸中央高原而分佈。哥國火山地形擁有的肥沃火山灰、溫和適宜的氣溫,及穩定豐沛的雨量,都是咖啡成為哥國主要農產品的因素之一。七大產區分別為:Tarrzu、Tres Rios、Orosi、Central Valley、West Valley、Turrialba、Brunca。哥斯大黎加栽培咖啡的歷史悠久,不過近10餘年來,更進新銳的"乾式"處理法蔚為風潮,統稱"蜜處理"的新式法,利用刮除機調整果肉刮除程度的功能,產出隨著顏色由淺至深(白、黃紅白、黃紅黑)而呈現"蜜感"由淡至濃,有酸度、複雜香氣厚實感…各有深度、各有千秋。鑽石山莊園(Finca Montanas del Diamante)位於塔拉珠(Tarrazu)產區,咖啡種植海拔1800公尺,品種紅卡杜艾(Red Catuai),莊園主人Gutierrez家族擁有50公頃咖啡種植面積。 哥斯大黎加咖啡一向被認為是完美類型的經典風味,平衡、乾淨、溫和是他的基調,此批次鑽石山莊園出自有名塔拉珠精品豆產區,以極佳天然地理條件及優良區域種植管理技術的而聞名,近乎完美的經典風味,在質感上具有活潑的柑橘風味,黑葡萄類香味、瓜類香甜感口感滑順,核果、微花香,而餘韻有顯著的咖啡花香味。其風味特質以清澈、均衡、複雜多變、輕柔橙橘調、甘蔗甜、吐司、口感乾淨明亮、杏核、可可。薇薇特南果高原-寶湖
品名:瓜地馬拉 薇薇特南果高原 寶湖 1550M 產區: 薇薇特南果(Huehuetenango)莊園: 寶湖莊園品種: Typica, Bourbon, Caturra, and Catuai海拔: 平均1550公尺等級:歐規水洗極硬豆 SHB處理法:傳統式水洗處理採收期:12月至隔年3月風味特色:橘子皮、蜜瓜、黑巧克力、雪松菸草調、香草植物、香料、滑順的口感、酸甜感均衡。 介紹: 瓜地馬拉是位居中美地峽,境內許多火山形成的高山與高原,生產優質的中美洲高海拔極硬咖啡豆,為全球第9大咖啡豆的生產國。全國可分成八大咖啡生產地區—安提瓜、阿卡特南果、阿提蘭、聖馬可仕、新東方、科班、法拉漢尼斯、薇薇特南果最奇特的產區,莫過於位於最北方的薇薇特南果產區。它的奇特之處是在於沙質石灰土壤,而一般瓜地馬拉最常見的是火山土壤,可能因為這樣,薇薇特南果咖啡具有果酸堅果香和明顯的層次變化,也隱約透露出一股礦石般的氣息。薇薇特南果是中南美洲最優秀的精品咖啡產區之一,主要歸因於它獨特的地理環境,土壤肥沃、雨水豐沛,高海拔連綿的山區(2000公尺),陡峭的山坡加上特殊的山谷地形,每個區塊天然資源都是獨特多變的微型氣候(microclimate),也因此不同莊園的咖啡、風味也是南轅北轍差異多樣。 瓜地馬拉咖啡以豐富的滋味及杯測結果備受推崇,該國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栽植區,多數產於高海拔的咖啡皆以水洗處理,擁有良好的果酸及複雜度。其中以安堤瓜(Antigua)及薇薇特南果(Huehuetenango)的咖啡豆最為著名。薇薇特南果來自北邊高地,獨特的水果味道讓人絕對不會與其它咖啡混淆。中度烘焙的薇薇特南果帶有淡淡的焦糖味,溫和甘甜。 初嚐不如肯亞的震撼,但隨著溫度降低,它略帶點檸檬皮的清香讓味道更顯精緻,其分類依海拔標高分為七個等級,產於高地者(SHB /1300公尺以上)口味極為香醇。寶湖莊園位在瓜地馬拉西北部的薇薇特南果產區山脈,此莊園是位於出產高品質精品咖啡而出名的薇薇特南果產區,此產區山脈是中美洲最高峰,又加上火山岩土壤,在瓜地馬拉咖啡業是COE比賽常勝軍產地。 此批次薇薇特南果高原--寶湖 1550M 水洗豆的奇特之處是在於咖啡種植在沙質火山石灰土壤,高海拔、肥沃的土壤、豐富的生態、潔淨的水源、加上人的因素成就了有名獨特風格,足以代表優秀的薇薇特南果咖啡之一。其風味特色:溫帶水果風味、堅果、核果調、橘子皮、蜜瓜、黑巧克力、雪松菸草調、香草植物、香料、滑順的口感、酸甜感均衡。波奎特山谷 鄧肯莊園-白蜜
產區:波奎特產區 生產者:KOTOWA家族旗下的鄧肯莊園(DUNCAN) 品種:卡杜拉(CATURRA) 海拔:1700公尺 處理法:白蜜(WHITE HONEY) 風味:花香、萊姆、蜂蜜、蘋果、甜柑橘、杉木、焦糖、深色水果調、餘韻香甜持久 介紹: 巴拿馬的巴魯火山擁有得天獨厚的微型氣候與火山地形區,是巴拿馬海拔最高的山,主峰海拔3,474公尺(11,398英尺),是巴拿馬的最高峰。火山沿著與哥斯大黎加的國界線綿延約35公里。此地生長期雨水豐沛、乾濕季分明,黑土既肥沃又排水效果良好,使得此地生態環境豐饒,所產出的咖啡氣味也格外引人入勝。此批為波奎特產區,此區所出產的咖啡量多質精,為巴拿馬咖啡產量最多、品質最佳的地區。 鄧肯莊園坐落在巴魯火山旁的波奎特產區西側,夜間涼爽無霜害、日間乾燥陽光普照,深受太平洋與大西洋氣流交會的微型氣候影響,生長期雨量豐沛、乾濕雨季分明;加上火山帶熔岩蘊含豐富礦物質,肥沃的火山黑土壤養分充足,良好排水性也相當良好,地理條件得天獨厚。 採收當季時,精心摘選紅紫色的熟透櫻桃,並使用現代化碎漿設備進行處理,並使用當地自然且乾淨的天然水源來清洗咖啡漿果及去除果肉,比起其他處理場,這裡的每磅咖啡生豆僅使用半公升的水,約節省了10到20公升的水資源,而果肉與廢水則再利用成為有機肥料;咖啡生豆透過自然乾燥後,儲藏在45度的恆溫倉庫內,生豆靜置兩個月後,含水量將會趨於一致,風味也會更加成熟,香氣與口感更為迷人。莊園內的由每一批咖啡生豆都是保證擁有它的可追溯性,每袋咖啡在農場中都具有詳細的記錄,包含了栽種,處理過程...等等等。此莊園在收穫時,只有最優秀100%完全成熟的咖啡櫻桃才會被採收,依照不同的大小、等級放在特製的木桶,時間約要3個月。風味呈現多款水果,有明顯的花香氣與細膩的香料甜香。 KOTOWA家族是2012年BEST OF PANAMA 的最大贏家,旗下的莊園中有2個最著名,一共拿下5個批次的優勝。而DUNCAN莊園創於1913年,位於海拔範圍大約1,700 公尺。除此之外,鄧肯莊園也是巴拿馬相當著名的精品咖啡莊園,2006 年被巴拿馬國家當局頒發最乾淨的環境產業。 除了咖啡生產環節皆細心照料,也相當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水資源再利用、管理防治蟲害。 此莊園約60%為原生樹種覆蓋,咖啡樹為遮蔭法種植,獲得雨林聯盟認證,也受到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肯定。塔拉珠-牧童莊園SHB
產區:哥斯大黎加-塔拉珠 生產者:牧童莊園處理廠分級:歐規極硬豆(SHB EP) 處理法:水洗品種:Caturra、Catuai 海拔:1450公尺採收期:11月到3月風味:青草、炒杏仁、奶油玉米、棗與焦糖介紹:牧童處理廠目前隸屬於成立於1970年的塔拉珠合作社(Coope Tarrazu),處理廠就位在塔拉珠產區深處的聖馬可仕(San Marcos)鎮旁,加盟農民的咖啡園主要在處理廠後方平均海拔約1450公尺火山山坡上。每年11月開始,合作社農民便會不定期地巡迴咖啡園,以手工採下紅熟果實並運送到下方的處理廠;牧童處理廠採用傳統水洗處理法來處理生豆,而來自流經處理廠旁的琵里司河(Rio Pirris)充沛而潔淨的水源正好為水洗處理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以"牧童莊園"標名的這款豆子是合作社以"歐規"所生產的咖啡豆,是該合作社最高等級的產品。火山土壤、農民的細心照料、高成熟度漿果、潔淨的水源、引以自豪的百年水洗工藝,加上最後"歐規"的處理過程以手工完全挑除瑕疵豆,保證了每一杯咖啡的風味將是在出人意表地純淨中透露出它應有的內斂風采。它的溫和不是沒有特色,而是即將展現的複雜度與深度需要在咖啡稍涼時用心細細品味--品味自杯緣滑進口腔的核果杏仁氣息與隨後報到的奶油醇厚感,搭配著細膩的酸味與甜味,令人回味再三。巴西黃波旁咖啡豆
內容:黃波旁咖啡豆咖啡產地:巴西生產地:台灣主要風味:榛果,柑橘,甜味飽滿,豐富的水果韻味,純淨甘甜香醇,展現出多層次風味品種:阿拉比卡咖啡豆烘焙: 深城市烘焙(Full-city Roast)在巴西眾多咖啡品種當中,黃波旁是品質相當傑出的變種之一,一般的波旁會由綠轉黃而變紅,但黃波旁外觀則只會停留在黃色,生長於環境高海拔並經水洗處理的黃波旁風味絕佳。 香氣具有淡淡的柑橘香,均衡柔順的酸度,含有濃郁豐富的水果韻味和榛果風味。這款咖啡豆性價比極高的一支,它獨到的甜感和厚實度比起一般巴西常用的咖啡豆好。 波旁種,原生於印度洋的波旁島(現稱留尼旺島),是鐵皮卡(Typica)突變產生的次種,與鐵皮卡同屬現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種,綠色果實成熟時會呈現鮮紅色,而黃波旁種則是波旁種與其他品種雜交而出。因其產量較低,且較為不耐風雨,未被廣泛種植。但是種植在高海拔地區時,會有極佳的風味表現。國寶級藍山精品咖啡豆
他出產於牙買加的藍山山脈。它的咖啡因含量甚低,不到其他產地咖啡的一半,「藍山咖啡」獨特的風味與牙買加藍山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有關。 牙買加藍山地區,有肥沃的新火山土壤,空氣清新,幾乎沒有污染.這個地區終年多雨,晝夜溫差大。又因為這邊的特殊地理環境,每日午後,雲霧籠罩整個藍山山頂,不僅為咖啡樹遮住陽光,還帶來豐沛的水汽,就是這樣的地利基礎,藍山咖啡的口感與香味獨步全球各地所產製的咖啡。不是整個藍山地區所生產的咖啡都可以稱為藍山咖啡,只有在海拔1800公尺以上的藍山地區所種植的咖啡才能叫「藍山咖啡」。 其中依檔次又分為牙買加藍山咖啡和牙買加高山咖啡。藍山山脈位於牙買加島(Jamaica) 東部,因該山在加勒比海的環繞下,每當天氣晴朗的日子,太陽直射在蔚藍的海面上,山峰上反射出海水璀璨的藍色光芒,故而得名。藍山最高峰海拔2256米,是加勒比地區的最高峰,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這里地處咖啡帶,擁有肥沃的火山土壤,空氣清新,沒有污染,氣候濕潤,終年多霧多雨,(平均降水為1980毫米,氣溫在27度左右)這樣的氣候造就了享譽世界的牙買加藍山咖啡,同時也造就了世界上價格第二高的咖啡。此種咖啡擁有所有好咖啡的特點,不僅口味濃郁香醇,而且由於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搭配完美,所以完全不具苦味,僅有適度而完美的酸味。 因為藍山地區的氣候、土壤、空氣合宜,拿一樣的藍山品種的種苗移植到氣候類似的夏威夷、肯亞、巴不亞新幾內亞等地方,生產出來的品質都無法比擬真正的「藍山咖啡」。日曬耶加雪菲 艾瑞加
原文名:衣索比亞 日曬耶加雪菲-艾瑞加 國家:衣索比亞莊園:艾瑞加海拔高度:1950-2100 公尺生豆處理方式:日曬建議烘焙度:中淺焙S1 High Raost,中焙SB- City Raost 風味:花、紅色莓果調、甜橘類調性、西瓜、杏桃、濃郁日曬口感 耶加雪菲在精品咖啡界是個如雷貫耳的名稱,它是位於衣索比亞南部高原的一個城鎮,也是附近咖啡豆的集散中心。另外,它也是耶加雪菲產區內所生產帶有濃郁柑橘、檸檬調與花香特色咖啡的代名詞。目前在ECX的分類上,耶加雪菲又可細分成四個產區─柯契爾(Kochere)、金蕾娜安芭雅(Gelana Abaya)、耶加雪菲(Yirgacheffe)及維納戈(Wenago),不過一般來說,耶加雪菲所指的就是基迪歐(Gedeo)行政區內所生產的咖啡通稱。 本批次耶加雪菲生產於Kebel Aricha處理廠,附近約有650-700個咖啡小農,農民會將成熟的咖啡漿果送到這裡作處理並換取現金。處理廠篩選可用的漿果後,直接放置棚架上曝曬,剛曬的前幾天每2-3小時就會翻動一次以防過度發酵。經過四到六星期的日曬,工人會視天氣及溫度情況,用機器刮除外層果肉後,運送至addis存放。通常日曬處理的豆子都是以帶殼豆的形式倉儲,直到出口前才會去殼,確保生豆品質。 耶加雪菲是埃塞俄比亞水資源含量最高的地區之一,因此產自耶加雪菲的咖啡,大都數都採用水洗法處理。而日曬處理法的耶加比較罕見,是隨著最近幾年精品咖啡的多元化發展而漸漸嶄露頭角的,這只日曬處理的耶加雪菲艾瑞嘉G1,意味著它會擁有比水洗豆更加豐富的成熟水果風味,更加具有甜度的花香以及更濃郁的層次感。大部分日曬處理的豆子層次感雖然更加豐富,但是口感的乾淨度上卻遠遠沒有水洗處理的好,而這只日曬耶加雪菲艾瑞嘉G1令人感到驚喜的部分在於他的口感乾淨度,絲毫不遜色於水洗,並且在如此乾淨的口感上,還能夠保留住自己日曬豆更為豐富的層次感。